目前分類:牙周病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排便若出現這4種症狀 小心大腸有狀況快去做檢查

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脫離不了「吃、喝、拉、撒、睡」這五件事,其中「拉」這件事平時不好向外人啟齒,卻是攸關健康的人生大事;拉得順暢與否、拉出來的形狀、顏色、多寡、軟硬等,全都有其意義,可得嚴肅看待!

alvinya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天是養肝的好季節,執業中醫師賴睿昕指出,在春季時,人體肝氣生發、活動力漸盛和擺脫疲倦的時機,是生機盎然的季節,有些民眾會食用堅果來幫助養肝,但像是痛風或者過敏的民眾就要必需食用了。

根據中醫的理論認為在先天,肝腎共同起源於生殖之精;在後天肝腎共同受腎所藏的先後天之精的濡養,因此補肝當先以補腎為優先,而堅果類的食物包括花生、芝麻、核桃、腰果、松子、瓜子、杏仁果、開心果與黑芝麻就是補肝腎、益精血的代表食物。

alvinya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國內最新研究指出,年過 50男女小腿圍分別小於 34、 32公分,即有肌肉量不足的風險。專家呼籲,熟齡男女應定期量測小腿圍,掌握自身肌肉現況,並及早從事阻抗型運動,攝取足量優質蛋白質,預防肌少症上身。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陳亮恭表示,肌少症指肌肉量少且肌力不足,容易跌倒,嚴重恐導致失能、甚至縮短壽命。 臨床數據顯示,依照亞洲肌少症診斷共識標準,國內 65歲以上長者罹患肌少症盛行率約 6.8%,相當全台超過 20萬名老年人正面臨肌少症威脅。 陳亮恭指出,根據一項本土最新大型研究,調查 1839名社區健康民眾資料發現, 50歲以上男女小腿圍若分別低於 34、 32公分,肌肉量可能不足,罹患肌少症風險約達 6成。 陳亮恭強調,肌少症罹患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50歲起應重視肌肉的質與量,可先從居家量小腿圍開始,並搭配飲食、運動等生活型態調整,及牙周病治療方式早防治。 千禧之愛呼籲,民眾除了落實「量小腿圍評估肌肉量」外,「優質蛋白質飲食」與「阻抗型運動」都是預防肌少症的轉「肌」攻略。 千禧之愛顧問、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郭家驊表示,國外研究發現, 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做阻抗型運動能減少死亡率,且愈早開始效果愈好,即使年紀大了才開始做也一樣有幫助。 郭家驊說,肌力訓練首先應強化臀腿部位,降低跌倒風險,深蹲就是非常有效的運動。提醒年長者最好到運動中心或健身房,由專業運動教練指導項目與強度,以免受傷。 千禧之愛營養師高繪雯指出,國內針對老年人每天蛋白質食物建議攝取量為 5.5? 7.5份。但基金會調查顯示,國內熟齡者飲食多習慣以澱粉類為主, 8成受測者蛋白質攝取量低於 3份。 她指出,根據國際營養期刊發布的文獻顯示,年長者每天至少攝取每公斤體重 1.2公克蛋白質才足夠,建議長者選擇並攝取足量的優質蛋白質,例如豆、魚、蛋、肉、奶類,有助肌肉合成。

台灣人的口腔問題高居亞洲之冠,但對牙齒健康的重視卻嚴重落後。一般人在牙疼時會去看牙醫,卻不知刷牙時牙齦出血更需要找牙醫診治。根據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全年度健保資料統計,台灣地區成年人罹患牙周病比例高達9成。其實牙周病與高血壓、糖尿病同樣是成年人常見的慢性病,大家關心血壓、血糖健康的同時,也不容忽視牙活動假牙周健康。 你知道身體最多細菌是哪一個部位?答案是口腔。口腔內的牙周如同建築物的地基,一旦鬆垮,不但無福再享受美食,健康也受到影響。1.引發全身性疾病:牙周病對健康的影響不限於牙齒,可能成為全身感染病灶,引起全身器官的病變,導致疾病發生。2.嚴重傷害孕婦及胎兒:大家皆知,菸酒危害孕婦;但很少人明白,牙周病比菸酒更傷害孕婦及胎兒。牙周細菌進入孕婦體內血液中,會提高早產風險,並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3.營養失調:牙周病所引起牙齒移位、缺牙、咬合錯亂,均會造成吃東西困難,導致營養失衡。如果是中老年人更是會影響消化與吸收,加速身體老化。4.影響容貌、發音:牙齒可以維持臉型的長度與豐腴,缺牙會像「陽婆婆」一樣,臉頰與嘴唇上佈滿皺紋,老態顯現。就算沒有皺紋,出現牙齦紅腫出血化膿、缺牙、牙齒伸長移位、口臭等,及說話漏風,都會影響個人形象,造成心理問題。5.花大錢治療:牙周病療程複雜,健保牙周病治療能給付的範圍通常只涵蓋傳統手術清除牙結石的部份,其餘的治療或整型需自費,且費用昂貴。

alvinya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